街里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数据分析

文章内容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主会场-1992巴塞罗那奥运会现场CD

tamoadmin 2024-11-07
1.坂本龙一的主要作品2.我公司打算为一个项目做一个宣传片 但是还没有主题 求一个大气、磅礴的主题名称3.奥运会开幕式上唱歌的那位英国女歌手叫什么?有何代表作?

1.坂本龙一的主要作品

2.我公司打算为一个项目做一个宣传片 但是还没有主题 求一个大气、磅礴的主题名称

3.奥运会开幕式上唱歌的那位英国女歌手叫什么?有何代表作?

4."月光女神" 莎拉布莱曼的资料和目前出的专辑

5.寻找一位男歌手的资料!乔许。葛洛尼

6.谁知道莎拉布莱曼一共演唱过多少届奥运会的主题曲?

坂本龙一的主要作品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主会场-1992巴塞罗那奥运会现场CD

●Thousand Knives(1978)

●Tokyo Joe(1978)

●B2-Unit(1980)

●Left-Handed Dream(1981)

●Illustrated Musical Encyclopedia(《音乐图鉴》)(1984)

●Esperanto(1985)

●Futurista(《未来派野郎》)(1986)

●Coda(1986)

●Neo Geo(1987)

●Playing the Orchestra(1989)

●Undo #1(1989)

●Beauty(1989)

●Heartbeat(1991)

●Benedict Beauty(1992)

●Soundbytes(1994)

●Sweet Revenge(1994)

●Smoochy(1995)

●1996(1996)

●Discord(1997)

●BTTB(1999)

●Cinemage(1999)

●L I F E(2000)

●In The Lobby(2001)

●Comica(2002)

●Elephantism(2002)

●Moto.tronic(2003)

●Love(2003)

●Chasm(2004)

●/04(2004)

●/05(2005)

●Bricolages(2006)

●Koko(2008)

●Out of Noise(2009)

●Playing the Piano(2009)

**原声

●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1983) (获英国**学院奖)

●Works I – CM(2002)

●Koneko Monogatari(《子猫物语》)(1986)

●Royal Space Force: The Wings of Honnêamise(《王立宇宙军:欧尼亚米斯之翼》(1987)

●The Last Emperor(《末代皇帝》)(1987) (获奥斯卡、格莱美及金球奖)

●Fantasy of Light and Life(1989)

●Black Rain(1989)(收录歌曲Laserman)

●The Sheltering Sky(《遮蔽的天空》)(1990) (获金球奖)

●The Handmaid's Tale(《使女的故事》)(1990)

●Peachboy(《桃太郎》)(1992)

●High Heels(《高跟鞋》)(1992)

●El Mar Mediterrani(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幕式) (1992)

●Tokyo Decadence(1992)

●Wild Palms(《野棕榈》)(1993)

●Little Buddha(《小活佛》)(1993)

●Music for Yohji Yamamoto Collection(山本耀司服装秀配乐)(1995)

●Snake Eyes(《蛇眼》)(1998)

●Love is the devil(1998)

●Poppoya - RailroadMan(《铁道员》)(1999)

●Gohatto(《御法度》)(1999)

●L.O.L.: Lack of Love(2000) - 游戏配乐

●Zero Landmine(2001)

●Minha Vida Como Um Filme my life as a film(收录**《奇迹之泉》(Alexei and the Spring)与《德里达》(Derrida)的**配乐)(2002)

●Minha Vida Como Un Filme(2002)

●Femme Fatale(2002)

●Century Of Reform(2002)

●Alexei And The Spring(《奇迹之泉》)(2003)

●Derrida(《德里达》)(2003)

●Japanese Story(2003) – 收录歌曲 Chinsagu No Hana (出自专辑《Beauty》)

●Seven Samurai 20XX– 游戏配乐(2004)

●Tony Takitani(《东尼泷谷》)(2005)

●Shining Boy & Little Randy(《星星少年》)(2005)

●Silk(《绢》)(2007)

●Indigo(2008)

●Dhobi Ghat(2011)

●Hara-Kiri: Death of a Samurai(《一命》)(2011)

音乐合作

与Morelenbaum合作

Casa(2001)

A Day in New York(2003)

与Carsten Nicolai合作

以alva noto + ryuichi sakamoto的名义发行专辑

Vrioon(CD, 2002)

Insen(CD, 2005)

Revep(CD EP, 2006)

Insen Live(DVD, 2006)

Utp_(CD+DVD, 2008, with Ensemble Modern)

Summvs(CD, 2011)

与Fennesz合作

Sala Santa Cecilia(2005, live EP)

Cendre(2007)

Flumina(2011)

其他合作

● Geisha Girls

● Japan:Gentlemen Take Polaroids(1980, features Ryuichi Sakamoto as co-writer of the track Taking Islands In Africa)

● Mari Iijima:Rose(1983, produced by Ryuichi Sakamoto)

● David Sylvian:Brilliant Trees(1984, features Ryuichi Sakamoto on piano/synthesizers on 3 tracks)

● David Sylvian:Alchemy: An Index of Possibilities(1985, features Ryuichi Sakamoto on piano and strings on 1 track)

● Thomas Dolby:Fieldwork(1985, written by Ryuichi Sakamoto and Thomas Dolby, featuring Thomas Dolby on vocals)

● David Sylvian:Secrets of the Beehive(1987, featuring Ryuichi Sakamoto on all 10 tracks)

● David van Tieghem:Safety in Numbers(1989, features Ryuichi Sakamoto on keyboards on 2 tracks)

● Hector Zazou:Sahara Blue(1992, features Ryuichi Sakamoto on piano on 4 tracks)

● Hector Zazou:Strong Currents(2003, features Ryuichi Sakamoto on piano)

● Aztec Camera: Dreamland(1993, produced with Roddy Frame)

● Holly Johnson:Love And Hate(1994), features Johnson on vocals

● Arto Lindsay:O Corpo Sutil(1996, features Ryuichi Sakamoto on 4 tracks)

● Red Hot + Rio, produced by the Red Hot Organization:E PrecisoPerdoar(1996, Ryuichi Sakamoto performs keyboards for the duet sung by Cesaria Evora and Caetano Veloso)

● David Sylvian:Dead Bees on a Cake(1999, features Ryuichi Sakamoto on 7 tracks)

● David Sylvian:Everything and Nothing(2000, features Ryuichi Sakamoto on 9 tracks)

● Senor Coconut:Yellow Fever!(2006, features Ryuichi Sakamoto on 1 track)

● Willits + Sakamoto:Ocean Fire(2007, with Christopher Willits)

● Les Nouvelles Polyphonies Corses:Les Nouvelles Polyphonies Corses(features Ryuichi Sakamoto on piano and backing vocals)

● Ayuo:Memory Theatre(features Ryuichi Sakamoto on two tracks)

● Rodrigo Leao:Cinema(features Ryuichi Sakamoto on 1 track)

歌曲背景

《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大抵算得坂本龙一的传世绝唱(这也是一个人一辈子里不可回避的一首歌),美丽琴音里流淌着生命永远无法选择的宿命的悲剧感,对人性纯粹的追求与矜持,对异样情欲的纠缠与否认,对真理信念的盲目与回避...所有这些有时沉重得无以承受,有时又是那般虚弱无力,孰对孰不对的选择更是令人应接不暇、心力交瘁。当面对去的人们只留下或深或浅的记忆,所有生命的美丽化作一句“圣诞快乐”,然后满天飞舞起洁白的雪花,飘落这世间每个干净与不干净的角落。

《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这首曲子是坂本龙一为大岛渚的同名**谱写的,是他**配乐的处女作,也是他最经典的作品之一。**原声中同时收录坂本龙一与前JAPAN乐团主唱David Sylvian合作的歌曲版,被命名为《Forbidden Colours》,如诗般的歌词配以空灵婉转的旋律,不禁使人身心涤荡。

关于**《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根据英国作家劳伦斯(Laurens Van Der Post)的真人真事小说《种子与播种者》(Seed and the Sower)改编的**《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又译《俘虏》,或《战场上的快乐圣诞》,讲述1942年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日军战俘集中营对残暴的军国主义、不可一世的民族主义、懦弱的武士道精神都进行了反思和否定;对正义、自由和博爱的向往和讴歌的故事。 收容所中很盛行同性恋,原上士的严酷处置也无济于事,世野井疯狂地命令部下朝鲜看守剖腹自杀谢罪,并株连到俘虏队长。原上士在圣诞之夜,释放了劳伦斯和杰克,并说了一声“劳伦斯,圣诞快乐。”当俘虏队长将被处之际,杰克当着全体俘虏和日本兵的面,拥抱并亲吻了世野井。世野井在极度震撼之下身躯摇摇欲坠。队长虽然获救了,杰克却被埋在土里,只露一个头,无人理睬。在杰克亡之前,世野井出现在他身边,向他行了军礼,并割去他一撮头发。战争结束不久劳伦斯在狱中又见到了原上士,两人身份互换,不觉感慨万千。当劳伦斯离去之前,原上士再次向劳伦斯说了一声:“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

多种版本

01. Original sound track·专辑《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原声配乐专辑(1983)

02. 坂本龙一钢琴版·专辑《Coda》(1986)

03. 坂本龙一& Jaques Morelenbaum & Everton Nelson(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三重奏版)·专辑《1996》(日本金碟大奖最佳流行演奏专辑)(1996)

04. 坂本龙一钢琴版2·专辑《Playing the Piano 2009》(2009)

05.马克西姆·姆尔维察(Maksim Mrvica)钢琴版·专辑《Variations Part I & II》(2009)

06.理查德·克莱德曼(Richard Clayderman)钢琴版·专辑《L'amour De L'hiver》

07.春畑道哉·专辑《Theatre Of Strings》

08.Kotaro Oshio(押尾光太郎)·专辑《Starting Point》

09.Federica Fornabaio ·专辑《Federica Fornabaio》(2009)

10. Ryuichi Sakamoto & David Sylvian -Forbidden Colours·专辑《MerryChristmas, Mr. Lawrence》(原声配乐专辑)1983)

11. Ryuichi Sakamoto & David Sylvian -Forbidden Colours·专辑《Secretsof the Beehive》(1987)

12. Ryuichi Sakamoto & David Sylvian -Forbidden Colours管弦乐版·专辑《MontecarloNights Millenium》(2000)

13. Anastasi·专辑《Cinem Ocean》(1995)

14. Faryl Smith·专辑《Wonderland》(2009)

15. Cacioppo·专辑《Absolute Relax》(2006)

16. Craig Owen & Greg Scott·专辑《Duel》 (2004)

17.伍芳·专辑《万华镜》

18.Baby Boo·专辑《うぶごえ音泉》

19. Open Quartet·专辑《Forbidden Colours》 (1998)

20.Rin'·专辑《~Rin' Christmas Cover Song~》

21.California Guitar Trio·专辑《A Christmas Album》(2002)

22. 男子三乐坊·专辑《Made in China》(2004)

23.Eric Martin·专辑《Mr. Vocalist X'mas》(2009)

24.Martin Ermen·专辑《Kuschelklassik Piano Dreams Vol. 3》 (2011)

25. Watergate ·专辑《Heart Of Asia (Merry Christmas Mr.Lawrence)》 (2004)

26. Namy ·专辑《CLIMAX TONE》(2011)

27.宇多田光 (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 -FYI)·专辑《This is the one》(2009)

28.Anggun(安谷) 法语专辑《Elevation》-Hymne ala vie

29.莎拉·布莱曼(Sarah Brightman)Forbidden Colours,收录于The Harem Tour Limited Edition 2003

30.辻亚弥乃《戦场のメリークリスマス》 ·专辑《Cover Girl 2》

31.echo·专辑《绝対愈されるCD》(2012)

32.Paul Oakenfold·专辑《Fluoro》(2000)

2013年5月音乐大师坂本龙一唯一自传《音乐使人自由》上市

内容简介

这是日本著名音乐大师坂本龙一唯一一本自传。音乐家回忆了自己儿时如何初次接触音乐,而后在母亲和老师的影响下逐渐走上音乐道路,并最终在国际舞台上赢得盛誉的历程。坂本龙一在回忆中检视自己一路走来的经过,对于自己怎样“成为了现在的自己”做了一次最全面的叙述,充满成长的趣味描述和引人深思的语句。书中穿插坂本龙一不同时期的个人照片50余幅,展现了这位音乐大师充满魅力的人生旅程。

我公司打算为一个项目做一个宣传片 但是还没有主题 求一个大气、磅礴的主题名称

Barcelona(巴塞罗那)—巴塞罗那奥运会歌曲 下载 虽然《巴塞罗那》并非1992年奥运会的主题歌,但它却在这届奥运会尚未开幕时便红遍了世界。而这种摇滚和古典的巧妙结合,营造出了一种恢宏而又磅礴的气势。 《登峰造极》—亚特兰大奥运会主题歌 下载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幕式上,一位来自美国迈阿密古巴社区的女歌手格萝利娅·伊斯特梵将一曲《登峰造极》演绎得出神入化。这位曾经在重大车祸中造成半身瘫痪的女歌星在战胜了病魔之后重新站在舞台上,唱出了“如果我能攀登得更高,我要触摸广袤的天空”这一超越生命的最强音。她凭借这首歌曲获得了当年的格莱美音乐奖。 Return to innocence(回到纯真)—亚特兰大奥运会歌曲 下载 1996年,这首歌“回归纯真”的主题正好契合了奥运会百年纪念的主题,所以,亚特兰大奥组委就在奥运会的宣传片里,选用了这首歌,可以说,这首“回到纯真”应该算是一首“不是专门为奥运会创作的奥运歌曲”。 The power of the dream(梦想的力量)—亚特兰大奥运歌曲 下载 歌曲打破了以往奥运主题歌都是合唱的形式,由此使席琳迪翁成为了奥运会史上第一位独自演唱主题歌的歌手,并且是女歌手,这同样也是席琳迪翁演艺事业的一大飞跃! The Flame(圣火)—悉尼奥运会主题歌 下载 有些歌曲在特定的场合才能显示其魅力,《圣火》便是这样一首歌曲。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前,这首歌 便被推出,但却反应平平,而来到灯火辉煌、亿人瞩目的悉尼奥运会开幕式现场之后,它在一刹那拥有了一 种博大深远的气质。 Dare to dream(敢于梦想)—悉尼奥运会歌曲 下载 在悉尼奥运会的开幕式上,约翰·法纳姆与奥里维利·牛顿引吭高歌的《敢于梦想》和阿姆罗西精彩演 唱的《永远英雄》都给人们留下很深的印象。据葛莱美排行榜统计,这些歌曲制成的歌曲磁带和CD在全球的销量都不错! Under Southern Skies(南方天空下)—悉尼奥运会歌曲 下载 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幕式上,一个小女孩引起了世界的瞩目!随着她的一个梦幻之旅,向世界展示了澳 大利亚的传奇历史!她就是妮基?韦伯斯特!当时,年仅13岁的妮基在悉尼奥运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上献歌。 Oceania(海洋)—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题歌 下载 这是一首无法模仿也难以传唱的歌曲,歌曲所表现出来的有点另类的气质其实是比约克的一贯音乐风格 。它完全区别于体育歌曲的激越高昂,听来更像是一种石破天惊的天籁。它更契合雅典奥运会的寻根意味, 也更接近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 Pass the flame(传递圣火)—雅典奥运会歌曲 下载 这届奥运会真正让人记住的,还是之前火炬传递时的主题歌《传递圣火》。雅典奥运会第一次实现了全 球范围内的火炬传递,而这首非常上口,又很好听的歌曲,也随着奥运圣火传遍了世界

奥运会开幕式上唱歌的那位英国女歌手叫什么?有何代表作?

莎拉·布莱曼

英文姓名: Sarah Brightman

出生年月: 1960/08/14

国籍: 英国

不知道多少人是因为听了“歌剧魅影”唱片中,克莉丝汀银铃般的嗓音,才想到要伦敦亲眼欣赏该剧的现场演出。虽然,近年来莎拉布莱曼(Sarah Brightman)已经不再演唱这个脚色,但是当年这个为她量身订做,而且全球轰动的角色,似乎已经灌注了莎拉布莱曼的精神,别人无法取代。 莎拉布莱曼的歌声充满了个人特质,让人充满迷惑与想像,就像航行在海的水手听见萝蕾莱的吟唱般,成为一种方向感的依归,一种心灵折服的美声女神。她的音质纯净、通透,演唱起不食人间烟火的角色时格外惹人怜惜,让我们不禁好奇她的出身以及音乐成长背景。

生于1960年8月14日英国朴兹茅斯的莎拉布莱曼,父亲是土地仲介商、母亲是苏活区的舞蹈女郎,而莎拉布莱曼的母亲从小就忘女成凤,带着她四处学习芭蕾、歌唱、表演,以及各种比赛,她也因此认识了众多古典作曲家的芭蕾音乐,而父母亲则喜欢听六十年代的重摇滚音乐。因此在两种音乐文化的冲击、交融下,奠下莎拉日后发展跨界音乐的基础。 从小就到处比赛的莎拉,十三岁首度以音乐剧“我与亚伯特”登上舞台,之后她又进入正统的表演艺术学校就读,例如英国艾蒙豪斯芭蕾学校、伦敦艺术教育学校、皇家音乐院等等。而她就读皇家音乐院时,更加入大型流行舞团开始在舞台上崭露头角。二十岁的莎拉参加韦伯音乐剧“猫”的甄选,获得Jamima一角的演出,因此赢得韦伯高度的欣赏,两人更进一步在1984年韦伯生日时正式结婚。不过在这次婚姻之前,她在1978-1983曾与乐团经理史都华(Andrew Graham-Stewart)有过一段五年的婚姻。与韦伯结婚后,在老公强力的音乐支持下,莎拉的演唱事业平步青云,1986年虽然以“歌剧魅影”攀上高峰,但是之后的“爱的观点”却票房不佳,不久后的1990年两人就宣告离婚。尽管如此,到目前为止莎拉布莱曼还是韦伯心目中的第一女伶,更是乐迷心目中韦伯音乐剧“永远的第一女主角”。离开韦伯之后,莎拉虽然更为自由但是却顿失强大的表演发展相关资源,她尝试与音乐剧相关的舞台剧、**演出,但是效果都不好,最后终于才确定发展“歌手”路线。而此时她的男友,也就是“谜”(Enigma)合唱团的创始团员法兰克彼得森(Frank Peterson),开始担任她的唱片制作人,为她制作了“Dive”、“Fly”、“Time to Say Goodbye”、“Eden”等专辑,其中兼具古典与流行唱法的“Time to Say Goodbye”,更是为她找到了事业第二春,在1997年全球狂卖两百五十万张,在台销售也超过二十五万张。而“月光女神”、“精选韦伯音乐剧”在台销售量也都超过十万张以上。莎拉布莱曼除了拥有精采歌艺之外,其实她也是一位唱片收藏家,CD收藏多达八千多张,因此透多众多不同类型的音乐欣赏,让她能够悠游地游走音乐剧、古典、跨界之间,她演出且录过的音乐剧包括“猫”、“歌剧魅影”之外,还有“夜莺”、“爱的观点”、“Granpa”、韦伯“安魂曲”等,而演出过的轻歌剧包括雷哈尔“风流寡妇”、苏利文“宾札斯海盗”。兴趣是看**的莎拉布莱曼,未来的计划除了唱歌之外,还有创作音乐以及写小说。 在众多美声演唱家中,莎拉布莱漫无非是最得天独厚的一位,除了具备天生的纯净无瑕音质外,还具备融合各领域音乐的视野,同时她在1996年正式学习正统的声乐训练,在她狂卖的专辑“Time to Say Goodbye”展现令人难忘的效果。 对于喜欢音乐剧的朋友来说,莎拉是永远完美的克莉丝汀;对于喜欢跨界音乐的朋友来说,莎拉则是允文允武的古典流行通吃美女;对于喜欢漂亮嗓音的朋友来说,莎拉更是乐坛稀有、历久弥新的美声天后。音乐圈要是少了她发声,就像森林里少掉了最会唱歌的那只黄莺,将是乐迷最大的遗憾。

莎拉·布莱曼(Sarah Brightman) 一定是沐受天地诸神的祝福而在幽蓝的海面上降生的精灵,万能的上帝竟把任何一个女人梦寐以求的女神般的美貌和奇才般的天赋兼集一身,在银色的月光下,白衣胜雪、长发如丝,夜风中她天籁般的吟唱如水般晶莹剔透,夜的幽灵因之而驻足聆听,天上的星群因之而暗淡--月光女神,一个皎洁的名字。 她注定要被命运垂青,用天国般的声音引领每一双迷惘的耳朵渡过月光清澈的湖滨走入彼岸。 1988年首次在百老汇的舞台演出《歌剧魅影》,奠定了其世界级著名音乐家的地位。 1993年第一张独唱专辑"Dive"(潜入水中)制作发行。 1996年第二张独唱专辑"Fly"(飞翔)制作发行。 1997年第三张独唱专辑"Timeless"(永恒)制作发行,获得了来自古典乐与流行乐两界内的广泛赞誉。 1998年第四张独唱专辑“Eden”制作发行。得到了世界上最苛刻的音乐评论家的认可,这张专辑也再一次获得世界范围内的好评如潮和获奖无数。 2000年第五张独唱专辑LA LULA(月光女神)全球发行。堪称莎拉-布莱曼的巅峰之作。诸多改编名家的作品(如贝多芬,保罗·西蒙,“灰色的阴影”,“月亮河”等),让人沉醉于那逝去的年代里永不逝去的声音。对人文的诉求和表达,均印记着月光女神最纯粹的圣洁光辉。 古典并流行着,月光女神成功穿越了时代。如果非要评二十一世纪伊始至今最非凡的音乐专辑,《月光女神》必将榜上有名。够了,再说下去的话,文字将使之蒙上流俗,现在唯一能做的事情,唯有聆赏了。

今年44岁的莎拉·布莱曼出生于英国朴茨茅斯。她的母亲在莎拉·布莱曼很小时候就望女成凤,带着女儿四处学习芭蕾、歌唱、表演,并参加各种比赛。这使得莎拉·布莱曼认识了许多古典音乐,而她父母亲喜欢听的六十年代重摇滚音乐,也对她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两种音乐文化的冲击、交融,由此奠定了她日后发展跨界音乐的基础,更使她除了具备天生纯净的音质外,还具备了融合多元音乐的视野。

Classic 2001金选

Dive 潜入水中

Eden 伊甸园

Fly

Harem 一千零一夜

La Luna 月光女神 MP3

La Luna 月光女神 APE

the very best of 1990-2000

Time to say goodbye 永相随

"月光女神" 莎拉布莱曼的资料和目前出的专辑

姓 名:莎拉·布莱曼

英文姓名: Sarah Brightman

出生年月: 1960/08/14

国籍: 英国

生平简介

不知道多少人是因为听了「歌剧魅影」唱片中,克莉丝汀银铃般的嗓音,才想到要伦敦亲眼欣赏该剧的现场演出。虽然,近年来莎拉布莱曼(Sarah Brightman)已经不再演唱这个脚色,但是当年这个为她量身订做,而且全球轰动的角色,似乎已经灌注了莎拉布莱曼的精神,别人无法取代。 莎拉布莱曼的歌声充满了个人特质,让人充满迷惑与想像,就像航行在海的水手听见萝蕾莱的吟唱般,成为一种方向感的依归,一种心灵折服的美声女神。她的音质纯净、通透,演唱起不食人间烟火的角色时格外惹人怜惜,让我们不禁好奇她的出身以及音乐成长背景。

生於1960年8月14日英国朴兹茅斯的莎拉布莱曼,父亲是土地仲介商、母亲是苏活区的舞蹈女郎,而莎拉布莱曼的母亲从小就忘女成凤,带著她四处学习芭蕾、歌唱、表演,以及各种比赛,她也因此认识了众多古典作曲家的芭蕾音乐,而父母亲则喜欢听六十年代的重摇滚音乐。因此在两种音乐文化的冲击、交融下,奠下莎拉日後发展跨界音乐的基础。 从小就到处比赛的莎拉,十三岁首度以音乐剧「我与亚伯特」登上舞台,之後她又进入正统的表演艺术学校就读,例如英国艾蒙豪斯芭蕾学校、伦敦艺术教育学校、皇家音乐院等等。而她就读皇家音乐院时,更加入大型流行舞团开始在舞台上崭露头角。二十岁的莎拉参加韦伯音乐剧「猫」的甄选,获得Jamima一角的演出,因此赢得韦伯高度的欣赏,两人更进一步在1984年韦伯生日时正式结婚。不过在这次婚姻之前,她在1978-1983曾与乐团经理史都华(Andrew Graham-Stewart)有过一段五年的婚姻。与韦伯结婚後,在老公强力的音乐支持下,莎拉的演唱事业平步青云,1986年虽然以「歌剧魅影」攀上高峰,但是之後的「爱的观点」却票房不佳,不久後的1990年两人就宣告离婚。尽管如此,到目前为止莎拉布莱曼还是韦伯心目中的第一女伶,更是乐迷心目中韦伯音乐剧「永远的第一女主角」。

演 员 履 历

“月光女神”——

她被BBC选为戴安娜王妃葬礼上主题音乐的歌曲《永相随》震撼了全世界;她是站在古典与流行音乐两座山巅的巨星

她首次登台就获得了让人垂涎三尺的音乐剧《猫》的演出权;

她是经典音乐剧《歌剧魅影》(又名“歌剧院的幽灵“)领衔女主角;

她在巴塞罗纳奥运会上受邀与歌王卡雷拉斯同台演唱会;

她是歌王卡雷拉斯、多明戈、波切里最喜欢合作演出的女艺人;

她精于歌剧咏叹调的诠释,但同时又以全新的风格翻唱世界老牌摇滚组合QUEEN(皇后乐队)的名曲而名声大噪;

她演唱的西班牙语版“坦泰尼克号“主题歌《我心依旧》让无数的流行歌迷为之倾倒;

她的名字在世界家喻户晓,在西班牙,她被称为“歌剧天使“;在德国,她被称为“舞台剧歌后“;在日本,她被称为“超人气歌星“;在港台,她被称为“王菲“;而在中国大陆,她被古典界称为“歌后,被流行界称为“巨星“,被记不住她名字的人称为“大眼妹”!

是继世界三大男高音帕瓦罗蒂,卡雷拉斯和多明戈之后世界乐坛涌现出的另一个天后级人物。她与安德鲁·波切里被称为是跨越古典与流行的标志性艺人。在世界歌坛风行古典流行跨界互相交融的今天,无疑站在了这个潮流的最前沿。她曾创造了单曲全球销量超过1000万张的惊人记录,她因此在全世界拥有无数的听众和歌迷,她的歌迷不仅来自歌剧界,舞台剧和古典音乐界,更有大量歌迷是喜欢流行音乐的年轻人和发烧友。她和她的音乐在各大媒体的爆光度,播放率和点播率最高。

1960年8月14日出生于英国,与别的孩子不同,她从不虚度时光,甚至不午休。莎拉多才多艺,自小已学习芭蕾舞,14岁开始唱音乐剧。永远都知道自己的目标:成为一名著名的艺术家。认为自己的成功源于信念,“我努力去做。”然而,不可否认韦伯在她生命中的出现,对她以后的成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岁时,莎拉在伦敦得以入围音乐剧《猫》的面试,起先音乐剧大师韦伯并没有发现她。莎拉演了可能有一年多,经过一个朋友推荐,韦伯才开始注意莎拉。韦伯发现莎拉的歌声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天籁,并展开了追求莎拉的行动。当时两人都有各自的家庭,但最后居然还是因为双方对音乐的狂热而走到了一起。在韦伯的指导下,开始了古典音乐生涯。从此,便成为韦伯音乐的最好代言人。她的成功招致了嫉妒者的讽刺和媒体的怀疑,毕竟,她是韦伯的妻子,这使她生活在她丈夫巨大声望的阴影中。“这是痛苦的婚姻;无论我多么努力,他们从不以我自己的成就来评价我。”双方婚姻持续了6年,但离婚之后,两人的合作仍然非常紧密。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闭幕式上,他们才开始认识。当时,她和卡雷拉斯深情对唱了一首《一生朋友》,她迷人的嗓音让人过耳难忘。据统计,全球有12亿人观看了演出。其中大部分应该是中国人。而《一生朋友》这首歌也是韦伯应邀为奥运会写的。1992年,莎拉和韦伯已经离婚,这次合作,也被传为一时佳话。

寻找一位男歌手的资料!乔许。葛洛尼

这是出自音译的差异啦……

你找的那个人应该是 阿根廷男高音 Jose Cura

你搜英文名的话应该能找到

以下是我找到的一部分他的资料:(资料最后的部分你务必看一下)

对于歌剧圈外之人,“三大男高音”依旧耳熟能详;而何塞·库拉(Jose Cura)的名字却仍然陌生,他却是当今西方呼声正高的一位新的“超级男高音”(Supertenors)。

库拉——男高音兼指挥家、作曲家,才华横溢。嗓门大、本事大;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不仅生活中英俊潇洒,在舞台上也很帅,是这边炙手可热的青年男高音之一。评论家形容他是“能够歌唱的演员,而非刻意做戏的歌手”。他本人则强调:“我觉得自己是个音乐家——这样称呼才合适——因为我不仅能唱,我还能指挥和作曲”。他还指出:“我是以作曲家的感觉歌唱,以歌唱家的感觉指挥”。大约这也正是他出类拔萃与难能可贵之处。

1962年,库拉生于阿根廷一个富庶之家,自幼习乐。父母诱导三个孩子热爱和钻研古典,不过他们总说是上帝赐予全家领会音乐的悟性。他入音乐学院攻读的是指挥和作曲,在十八、九岁的时候才开始接触歌剧。学唱之后承导师推荐,库拉曾在1984年进入布宜诺斯艾利斯歌剧院学员班受训,但只呆了半年就被撵了出来,原因是:声音不济、缺乏前途。抚今追昔,此类事比比皆是,令人感慨良多!

遭受奚落的库拉不愿认输,于是转而拜师、面壁十年。他的老师Horatio Amauri认为库拉的声音非同寻常,尤其富于强烈的戏剧性,被歌剧院排斥是由于仁智不一。到了1988年,库拉觉得自己基本上掌握了美声唱法,于是从1990年起开始四处投考。他去了欧洲,到维也纳深造意大利歌剧。用他的话说,“过了三、四年地狱般的生活”。那儿的人说“这个阿根廷小子从南美跑到欧洲来抢我们的饭碗”,库拉却不示弱:“我爹的祖上是西班牙人,我娘的祖上是黎巴嫩人,老子到这儿是游子还乡来了”。

1994年,库拉盼来了出头之日—— 一举在多明戈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奖。大师赏识、时来运转,库拉得以与多明戈合作,并被多明戈认为是自己的接班人。库拉在专心致志钻研年把之后,首次推出一碟普契尼歌剧咏叹调专辑——库拉演唱、多明戈指挥——当然,他们亦可轻易对换角色——第一张唱片首战告捷,名列古典音乐排行榜首!

逐渐地,库拉开始在欧美走红——不仅各大歌剧院抢手,独唱音乐会亦盛况空前。1997年在德国巡回演出时,乐队首席怂恿他自己执棒竟受到欢迎,由此独成一派。有人指责这不为艺术,但因为别有风味,却极为招徕听众。他的音乐咐通常是边唱边指挥开场,以他指挥演奏歌剧序曲作为间隔,最后的压轴曲目则由专职指挥担任,以便静心运气完成譬如“今夜无人入睡”一类的大歌。

阔别故国十五年,库拉终于扬眉吐气,在1998年衣锦还乡——当年曾经将他扫地出门的阿根廷国立歌剧院邀请他回国主演“奥赛罗”。四月十八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金壁辉煌的歌剧院舞台上,他以一声雄壮的开场长腔“Rejoice”震惊四座。这句唱词其实具有双重意味—— 一半是为自己的成功而欣喜庆幸!

威尔弟的这出名作多年来疏于问津,如同戏剧性男高音一般——大概有二十年不那么时髦了——当年这曾经是马里奥·德·莫纳科(Mario del Monaco)和弗兰科·科莱里(Franco Corelli)的拿手好戏,但是当今似乎只有多明戈才能胜任;库拉脱颖而出填补了空白。在作品分析方面,他见地独特:“我不认为奥赛罗具有戏剧性和英雄性,我只觉得他有着悲凉性(Pathetic)。”“他充其量是个利欲熏心的雇佣军,就象越南和海湾战争中受了惊吓和刺激的士兵一样,心里脆弱。”

首演之前排练了一周,库拉叫苦不迭:“累了!”场景设计全部都有是台阶,真难为他做戏;没有实景道具,也难免欠缺气氛。这位年轻人大概使独出心裁的导演如芒在背,因为他总是高度自信、我行我素。看来在有实力的时候造次,旁人奈何不得。库拉不仅扮相伟岸,声音和戏剧也几乎不可挑剔,演出成功自然不在话下。库拉却说:“我真佩服德·莫纳科和多明戈的耐心——这出戏居然能够演上三百多场!这简直是活受罪,光化妆这一项我就烦了。”

有人问他当初为何离开阿根廷——“我是为了赌口气,那时候没人要我嘛!当然也是为挑战,如果你自信自己是块料,就出去修行,然后衣锦荣归!”

洗雪耻辱、光宗耀祖正是库拉的梦想,于是借此机会付诸实现。他在故土举行露天独唱音乐会,家乡父老四万人捧场、彩声不绝!对于背朝乐队边唱边指挥,在下不敢苟同;但所有曲目他都似乎轻而易举、应付自如。由于他受过指挥与作曲的寒窗之苦,于是能够甩开臂膀自己排练乐队、处理作品,却实在令人钦佩。

总之,今日西方最杰出的青年男高音非何塞·库拉莫属,盛名之下,他被许多人比喻成“世界第四大男高音”。他的未来如何——是否能够取代甚至超逾仍然占据超级男高音宝座尚未见让位之意的“三圣”——人们拭目以待。

虽然库拉在欧洲和日本,早已声名远播(据说他去日本东京演出,人人都赶着去看,连天皇也不例外),但是,在国内,他的光芒被掩盖在 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下。

联想起这首《There For Me》尽管与《Time To Say Goodbye》出自同一张专辑,多年来也同样不敌《Time To Say Goodbye》的傲人战绩。

在查找Jose Cura 的资料时,有些音乐网站把他当成是法国男高音,百度找不到他的任何一张。好不容易在百度找到歌曲链接时,一听一看,明明是库拉的声音,却在歌曲上标明是 Josh 演唱。当然,Josh Groban 确实在Sarah Brightman《月光女神》演唱会上,与Sarah Brightman合作演绎过此曲,但是,Josh 与库拉的声音区别度非常大,一听变知。

另外,还有一个传说版本,说这首《There For Me》是与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卡雷拉斯合作的。库拉的版本,在CD中听过,Josh 的版本在DVD中看过,但是卡雷拉斯是否也唱过,我有些不确定了。

卡雷拉斯与Sarah Brightman的合作,必定是轰动新闻,三大男高音的任何演出都是各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比如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闭幕式上,二人深情对唱了一首《一生朋友 FRIEND FOR LIFE 》,这也是最出名的二人合作曲目。

并且,根据我找到的,标注卡雷拉斯合唱的歌曲网络链接,凭我的耳朵听来,这男高音依然是CD版中的阿根廷男高音 Jose Cura ,这首歌,我听过不下百遍,这点耳力还是有的。

后来,我推测,会不会也是一个误传? Jose Carreras (何塞 . 卡雷拉斯)与 Jose Cura (何塞 . 库拉) 名字似乎挺接近的。

There For Me - Sarah Brightman & Jose Cura (何塞 . 库拉)

There For Me - Sarah Brightman & Josh Groban 合作于月光女神演唱会之现场版

这才是Josh的版本,而且是现场版。

顺便说一下,当年的Josh 比现在胖一些,也没有现在帅气。但是一脸稚气很可爱。

谁知道莎拉布莱曼一共演唱过多少届奥运会的主题曲?

不知道多少人是因为听了「歌剧魅影」唱片中,克莉丝汀银铃般的嗓音,才想到要伦敦亲眼欣赏该剧的现场演出。虽然,近年来莎拉布莱曼(Sarah Brightman)已经不再演唱这个脚色,但是当年这个为她量身订做,而且全球轰动的角色,似乎已经灌注了莎拉布莱曼的精神,别人无法取代。 莎拉布莱曼的歌声充满了个人特质,让人充满迷惑与想像,就像航行在海的水手听见萝蕾莱的吟唱般,成为一种方向感的依归,一种心灵折服的美声女神。她的音质纯净、通透,演唱起不食人间烟火的角色时格外惹人怜惜,让我们不禁好奇她的出身以及音乐成长背景。

莎拉.布莱曼(Sarah Brightman)生于1960年,3岁开始习舞,10年后首度参与戏剧演出,处女作是查尔斯.史卓斯(Charles Strouse)的作品《I and Albert》。1976年,布莱曼首度在电视屏幕上曝光,在影集《Pan\'s People》里面担任舞者,之后又担任流行乐团Hot Gossip的主唱;1978年,Hot Gossip的作品《I Lost My Heart to a Satrship Trooper》还登上英国流行排行榜第一名。

1981年,莎拉.布莱曼20岁的时候,首度参加安德鲁.洛伊.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的戏剧演出,担纲歌舞剧《猫》中的Jemima一角。自此,布莱曼和韦伯的生命开始有了更多交集,不过,韦伯第一次注意到她那飘邈细致的女高音音色,是在史卓斯的作品《夜莺》(Nightingale)里。1984年,韦伯与第一任妻子离婚,迎娶了布莱曼。他们的婚姻关系一直维持到1990年,其间,布莱曼成功诠释了《安魂曲》(Requiem)中的女高音,以及《歌剧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中的克莉丝汀(Christine),并陆续灌录了《天籁森林》(The Tree That Grow So High)和《遗忘的歌声》(The Song That Got Away)两张专辑;而这些让布莱曼备受瞩目的百老汇经典,实际上都是由韦伯为她量身订做的,才貌兼备的女高音和音乐剧之王,写下了百老汇的一段精采历史。

韦伯写下《安魂曲》这部作品,用来悼慰世界各地因战争而牺牲的亡魂。1985年年初,莎拉.布莱曼与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多明哥(Placido Domingo)合作贡献《安魂曲》的首演,普遍受到各界好评,剧中的一首《求主垂怜》(Pie Jesu)并且在当年成为告示牌排行榜的榜首,可以说是整部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首歌曲。

尽管布莱曼和韦伯终究离异,但合作关系并未因此间断。布莱曼不但在世界各地为韦伯进行巡回演出,并且在纽约、伦敦与旧金山等地演出韦伯的作品《爱的观点》(Aspects of Love),诠释萝丝(Rose)一角。1992年,她与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卡列拉斯(Jose Carreras)一起演唱韦伯为巴塞隆纳奥运所写的主题曲《Amigos Para Siempre》,世界各地电视屏幕前的几千万名观众都目睹了此一精采演出。然而,此时莎拉.布莱曼的生命与演艺事业也即将发生关键性的转变:她与原来的大唱片公司终止合约,只身前往美国洛杉矶,企图展开自己在音乐剧以外的独唱事业。

随着此一关键性转变而发生的,是一连串的全新尝试。她在意大利寻觅声乐名师来改造她那原本比较接近《美声唱法》(bel canto)的演唱风格,以期回归到自己的古典音乐素养与背景。另一个改变则是德国制作人法兰克.彼得森(Frank Peterson)所带来的,他以其擅长的电子音乐为莎拉.布莱曼的作品注入前所未有的音乐元素--而这也是他为德国新世纪乐团《谜》(Enigma)制作专辑时最为人所熟知的音乐类型。彼得森为她的美声提供了一个华丽浪漫、让人充满幻想的音乐背景,因此才有93年的《水》(Dive)与95年的《飞》(Fly)等两张专辑的问世。

莎拉.布莱曼说:“我对于自己多变的声音表情,感到极为自然,这种表演可以说是出于自己的本能。这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我感到所有的事物都能合而为一:我的声音、我所演唱的音乐类型、我自己的真实面、以及人们对我的印象,这一切都极为协调。过去我曾经试图为自己寻找一个定位,一种属于我自己的音乐风格。最后,我真的找到了。”Angel唱片公司为莎拉.布莱曼出过《永志不渝》(Time to Say Goodbye)、《重回失乐园》(Eden)与《月光女神》(La Luna)等三张重要的专辑,制作人都是法兰克.彼得森。这些作品也反映出莎拉.布莱曼的艺术眼光,以及她为了转型而付出的努力。当时她离开了如日中天的音乐剧事业,而她根本已是韦伯音乐剧中许多角色的代名词;经过了挣扎与自我的重新定位,布莱曼成功地走出自己的路。

《古典跨界音乐》排行榜冠军

97年的《永志不渝》是彼得森与布莱曼的经典之作。这张专辑不但在美国告示牌《古典跨界音乐》排行榜(Classical Crossover Chart)上蝉连35周冠军,在全世界拥有400万张的销售量,并且在全世界21个国家成为金唱片或者白金唱片。99年的《重回失乐园》也在告示牌《古典跨界音乐》排行榜的首位停留了51周之久,在世界各地也有两百万张的销售佳绩。至于《月光女神》这张专辑,则标志着她生涯的另一高峰:它打入了美国告示牌《流行音乐》排行榜的前20名,表示莎拉.布莱曼的音乐演出受到更普遍听众的接受。

如今,莎拉.布莱曼挟着此一演出优势,陆续推出了《喝采》(Encore)与《金选》(Classics)二大精选集。《喝采》由韦伯亲自选曲,收录了《歌剧魅影》、 《猫》、《日落大道》、《歌声舞影》(Song and Dance)、《爱的观点》等经典名剧中的歌曲,以及三首新曲。《金选》是由Angel与EMI为她联合制作,里面收录了四首全新作品,以及许多她最喜爱的精选古典作品,包括《永志不渝》、《重回失乐园》与《月光女神》等专辑中的歌曲。同时还有一首重新录制的《求主垂怜》--这首歌曲原来出自于韦伯的歌舞剧作品《安魂曲》,完全是为布莱曼那独特的歌声所塑造的。除此之外,还有两首莎拉.布莱曼与皇家爱乐管弦乐团(the 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合作的著名咏叹调:《我亲爱的爸爸》(O Mio Bao Caro)、《谁都不许睡》(Nessun Dorma)。莎拉.布莱曼在音乐上的成就,已经达到其它所有女歌手所无法企及的境地:她在流行、古典与跨界音乐等乐坛的成绩都可谓登峰造极,在世界各国都享有极高的知名度,新专辑势必再度造成轰动。

莎拉布莱曼除了拥有精采歌艺之外,其实她也是一位唱片收藏家,CD收藏多达八千多张,因此透多众多不同类型的音乐欣赏,让她能够悠游地游走音乐剧、古典、跨界之间,她演出且录过的音乐剧包括「猫」、「歌剧魅影」之外,还有「夜莺」、「爱的观点」、「Granpa」、韦伯「安魂曲」等,而演出过的轻歌剧包括雷哈尔「风流寡妇」、苏利文「宾札斯海盗」。兴趣是看**的莎拉布莱曼,未来的计划除了唱歌之外,还有创作音乐以及写小说。 在众多美声演唱家中,莎拉布莱漫无非是最得天独厚的一位,除了具备天生的纯净无瑕音质外,还具备融合各领域音乐的视野,同时她在1996年正式学习正统的声乐训练,在她狂卖的专辑「Time to Say Goodbye」展现令人难忘的效果。 对於喜欢音乐剧的朋友来说,莎拉是永远完美的克莉丝汀;对於喜欢跨界音乐的朋友来说,莎拉则是允文允武的古典流行通吃美女;对於喜欢漂亮嗓音的朋友来说,莎拉更是乐坛稀有、历久弥新的美声天后。音乐圈要是少了她发声,就像森林里少掉了最会唱歌的那只黄莺,将是乐迷最大的遗憾。

在莎拉的音乐成长道路中,除了唱红了无数传世之作之外,围绕着她的还有影响她音乐与人生的四个男人的情感佳话与传奇往事。

首任丈夫—安德鲁

由于受古典音乐、芭蕾与重摇滚乐三种截然不同文化冲击交融的父母家庭背景影响,因此莎拉的音乐包容和多变。她13岁开始表演,并立志成为优秀的艺术家。在念皇家音乐学院时,她一头栽进流行舞团并开始崭露头角,18岁就有了第一首全英畅销单曲,却怀抱更大的雄心壮志。也就是那个时候,这个妙龄女郎与乐团经理人初尝了一段五年的婚姻。他首任老公就叫安德鲁。

第二任丈夫—安德鲁-劳埃德-韦伯

可以说,是百老汇音乐剧《猫》使莎拉的人生和事业掀起第一次狂澜。当21岁的她去伦敦应征这部巅峰之作的角色后,浪漫传奇立刻出现了。她被韦伯慧眼识珠,夺得女主角的位置,同前任安德鲁分手,延续与下一个安德鲁的爱情,那就是享誉全球乐坛的殿堂级人物、该剧作曲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1984年,韦伯在生日之际迎娶了莎拉。更有趣的是:在相识莎拉之前,韦伯的首任妻子也叫莎拉。

和韦伯结婚之后,莎拉每走一步声名愈加大作,直到大红大紫。韦伯为她量身定做的与多明戈合作的《安魂曲》,让莎拉攀上演艺第一高峰;《歌剧院幽灵》以流行唱法唱中低音、美声演绎高音的风格征服了观众,奠定了美国音乐剧天后地位;之后韦伯指导并推出的专辑《树如此长高》,为莎拉的古典声乐演唱赢得赞誉;她与卡雷拉斯等巨星同台演唱,轰动全球。由此,韦伯和莎拉共创的登峰造极的音乐盛世,为20世纪80年代的百老汇珍藏了一段流芳百世的经典历史辉煌。

好事不成双,但谣言也随之而来。据传,因为戏剧界拒绝给莎拉应得的巨大荣誉,说她成功只因为是韦伯的妻子,靠韦伯吃饭。又因《爱的观点》票房不佳等等,使莎拉与韦伯产生了婚姻危机。在1990年,这对当时人人称羡的夫妻终于无法维持而离异。

现任丈夫—佛兰克-彼得森

莎拉离开韦伯,立志摆脱“妻凭夫贵”的阴影,走出自己的路。一开始很难,因为人们认为她只能演音乐剧。1991年的一天,她听到的一张唱片,使得莎拉找到了感觉,并迅速认清自己的音乐事业,终究回到“古典与流行相结合的歌手”的路线上。

让莎拉受打动并激发出她心中音乐灵感的,是一张以全新听觉展示给世界并风靡全球的《英尼格玛》专辑以及德国音乐人佛兰克-彼得森。这张唱片,将莎拉-布莱曼和佛兰克-彼得森紧密地结合在一起。1992年莎拉搬到德国,和佛兰克继续她的音乐事业。至此,佛兰克不光是莎拉自1993年以来至今所有专辑的制作人和作曲人,更成为了她的男朋友。从此莎拉的音乐和情感一同进入了一个新境界。佛兰克用他擅长的电子音乐为莎拉的作品注入前所未有的音乐元素,使她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巨大成功。二人也终于幸福地走进神圣的教堂。

经过近两年时间,彼得森为她的美声提供了一个华丽浪漫、让人充满幻想的音乐背景,因此才有了1993年的《水》、1995年的《飞》。1997年的《永志不渝》中她与意大利盲人歌唱家波切利合唱的《告别时刻》成为脍炙人口、风靡全球的永恒金曲,也是彼得森与莎拉的经典之作。1998年的《重回失乐园》让莎拉得到了世界上最苛刻音乐评论家的认可,再一次获得世界范围内的如潮好评,获奖无数。2000年,《月光女神》无论是从技巧上讲,还是从古典与流行的融合上讲,都无疑堪称莎拉的巅峰之作。而2003年莎拉新概念专辑《一千零一夜》是她目前为止最独特最个性化的作品,受到全球市场的高度瞩目。

音乐知己—安德烈-波切利

如果说意大利盲人歌星安德烈-波切利的歌声被比喻为“上帝开口说话的声音”,那么称赞莎拉-布莱曼是“浴着光芒的天使”实不为过。的确他们合唱的《告别时刻》一曲,在成为1997年全球流行乐坛最热门话题的同时,也使莎拉成为融合古典与流行新音乐的杰出先锋和代言人,也让安德烈-波切利一夜成名。如此“金童玉女”的珠联璧合的完美与默契,在当今乐坛绝无仅有。而他们之后众多的合作,无时无刻都散发出人性的爱与光芒,因此不如说他们之间更像音乐的情人知己,不是牵强附会,而是众望所归。不知道多少人是因为听了「歌剧魅影」唱片中,克莉丝汀银铃般的嗓音,才想到要伦敦亲眼欣赏该剧的现场演出。虽然,近年来莎拉布莱曼(Sarah Brightman)已经不再演唱这个脚色,但是当年这个为她量身订做,而且全球轰动的角色,似乎已经灌注了莎拉布莱曼的精神,别人无法取代。 莎拉布莱曼的歌声充满了个人特质,让人充满迷惑与想像,就像航行在海的水手听见萝蕾莱的吟唱般,成为一种方向感的依归,一种心灵折服的美声女神。她的音质纯净、通透,演唱起不食人间烟火的角色时格外惹人怜惜,让我们不禁好奇她的出身以及音乐成长背景。

莎拉.布莱曼(Sarah Brightman)生于1960年,3岁开始习舞,10年后首度参与戏剧演出,处女作是查尔斯.史卓斯(Charles Strouse)的作品《I and Albert》。1976年,布莱曼首度在电视屏幕上曝光,在影集《Pan\'s People》里面担任舞者,之后又担任流行乐团Hot Gossip的主唱;1978年,Hot Gossip的作品《I Lost My Heart to a Satrship Trooper》还登上英国流行排行榜第一名。

1981年,莎拉.布莱曼20岁的时候,首度参加安德鲁.洛伊.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的戏剧演出,担纲歌舞剧《猫》中的Jemima一角。自此,布莱曼和韦伯的生命开始有了更多交集,不过,韦伯第一次注意到她那飘邈细致的女高音音色,是在史卓斯的作品《夜莺》(Nightingale)里。1984年,韦伯与第一任妻子离婚,迎娶了布莱曼。他们的婚姻关系一直维持到1990年,其间,布莱曼成功诠释了《安魂曲》(Requiem)中的女高音,以及《歌剧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中的克莉丝汀(Christine),并陆续灌录了《天籁森林》(The Tree That Grow So High)和《遗忘的歌声》(The Song That Got Away)两张专辑;而这些让布莱曼备受瞩目的百老汇经典,实际上都是由韦伯为她量身订做的,才貌兼备的女高音和音乐剧之王,写下了百老汇的一段精采历史。

韦伯写下《安魂曲》这部作品,用来悼慰世界各地因战争而牺牲的亡魂。1985年年初,莎拉.布莱曼与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多明哥(Placido Domingo)合作贡献《安魂曲》的首演,普遍受到各界好评,剧中的一首《求主垂怜》(Pie Jesu)并且在当年成为告示牌排行榜的榜首,可以说是整部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首歌曲。

尽管布莱曼和韦伯终究离异,但合作关系并未因此间断。布莱曼不但在世界各地为韦伯进行巡回演出,并且在纽约、伦敦与旧金山等地演出韦伯的作品《爱的观点》(Aspects of Love),诠释萝丝(Rose)一角。1992年,她与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卡列拉斯(Jose Carreras)一起演唱韦伯为巴塞隆纳奥运所写的主题曲《Amigos Para Siempre》,世界各地电视屏幕前的几千万名观众都目睹了此一精采演出。然而,此时莎拉.布莱曼的生命与演艺事业也即将发生关键性的转变:她与原来的大唱片公司终止合约,只身前往美国洛杉矶,企图展开自己在音乐剧以外的独唱事业。

随着此一关键性转变而发生的,是一连串的全新尝试。她在意大利寻觅声乐名师来改造她那原本比较接近《美声唱法》(bel canto)的演唱风格,以期回归到自己的古典音乐素养与背景。另一个改变则是德国制作人法兰克.彼得森(Frank Peterson)所带来的,他以其擅长的电子音乐为莎拉.布莱曼的作品注入前所未有的音乐元素--而这也是他为德国新世纪乐团《谜》(Enigma)制作专辑时最为人所熟知的音乐类型。彼得森为她的美声提供了一个华丽浪漫、让人充满幻想的音乐背景,因此才有93年的《水》(Dive)与95年的《飞》(Fly)等两张专辑的问世。

莎拉.布莱曼说:“我对于自己多变的声音表情,感到极为自然,这种表演可以说是出于自己的本能。这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我感到所有的事物都能合而为一:我的声音、我所演唱的音乐类型、我自己的真实面、以及人们对我的印象,这一切都极为协调。过去我曾经试图为自己寻找一个定位,一种属于我自己的音乐风格。最后,我真的找到了。”Angel唱片公司为莎拉.布莱曼出过《永志不渝》(Time to Say Goodbye)、《重回失乐园》(Eden)与《月光女神》(La Luna)等三张重要的专辑,制作人都是法兰克.彼得森。这些作品也反映出莎拉.布莱曼的艺术眼光,以及她为了转型而付出的努力。当时她离开了如日中天的音乐剧事业,而她根本已是韦伯音乐剧中许多角色的代名词;经过了挣扎与自我的重新定位,布莱曼成功地走出自己的路。

《古典跨界音乐》排行榜冠军

97年的《永志不渝》是彼得森与布莱曼的经典之作。这张专辑不但在美国告示牌《古典跨界音乐》排行榜(Classical Crossover Chart)上蝉连35周冠军,在全世界拥有400万张的销售量,并且在全世界21个国家成为金唱片或者白金唱片。99年的《重回失乐园》也在告示牌《古典跨界音乐》排行榜的首位停留了51周之久,在世界各地也有两百万张的销售佳绩。至于《月光女神》这张专辑,则标志着她生涯的另一高峰:它打入了美国告示牌《流行音乐》排行榜的前20名,表示莎拉.布莱曼的音乐演出受到更普遍听众的接受。

如今,莎拉.布莱曼挟着此一演出优势,陆续推出了《喝采》(Encore)与《金选》(Classics)二大精选集。《喝采》由韦伯亲自选曲,收录了《歌剧魅影》、 《猫》、《日落大道》、《歌声舞影》(Song and Dance)、《爱的观点》等经典名剧中的歌曲,以及三首新曲。《金选》是由Angel与EMI为她联合制作,里面收录了四首全新作品,以及许多她最喜爱的精选古典作品,包括《永志不渝》、《重回失乐园》与《月光女神》等专辑中的歌曲。同时还有一首重新录制的《求主垂怜》--这首歌曲原来出自于韦伯的歌舞剧作品《安魂曲》,完全是为布莱曼那独特的歌声所塑造的。除此之外,还有两首莎拉.布莱曼与皇家爱乐管弦乐团(the 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合作的著名咏叹调:《我亲爱的爸爸》(O Mio Bao Caro)、《谁都不许睡》(Nessun Dorma)。莎拉.布莱曼在音乐上的成就,已经达到其它所有女歌手所无法企及的境地:她在流行、古典与跨界音乐等乐坛的成绩都可谓登峰造极,在世界各国都享有极高的知名度,新专辑势必再度造成轰动。

莎拉布莱曼除了拥有精采歌艺之外,其实她也是一位唱片收藏家,CD收藏多达八千多张,因此透多众多不同类型的音乐欣赏,让她能够悠游地游走音乐剧、古典、跨界之间,她演出且录过的音乐剧包括「猫」、「歌剧魅影」之外,还有「夜莺」、「爱的观点」、「Granpa」、韦伯「安魂曲」等,而演出过的轻歌剧包括雷哈尔「风流寡妇」、苏利文「宾札斯海盗」。兴趣是看**的莎拉布莱曼,未来的计划除了唱歌之外,还有创作音乐以及写小说。 在众多美声演唱家中,莎拉布莱漫无非是最得天独厚的一位,除了具备天生的纯净无瑕音质外,还具备融合各领域音乐的视野,同时她在1996年正式学习正统的声乐训练,在她狂卖的专辑「Time to Say Goodbye」展现令人难忘的效果。 对於喜欢音乐剧的朋友来说,莎拉是永远完美的克莉丝汀;对於喜欢跨界音乐的朋友来说,莎拉则是允文允武的古典流行通吃美女;对於喜欢漂亮嗓音的朋友来说,莎拉更是乐坛稀有、历久弥新的美声天后。音乐圈要是少了她发声,就像森林里少掉了最会唱歌的那只黄莺,将是乐迷最大的遗憾。

在莎拉的音乐成长道路中,除了唱红了无数传世之作之外,围绕着她的还有影响她音乐与人生的四个男人的情感佳话与传奇往事。

首任丈夫—安德鲁

由于受古典音乐、芭蕾与重摇滚乐三种截然不同文化冲击交融的父母家庭背景影响,因此莎拉的音乐包容和多变。她13岁开始表演,并立志成为优秀的艺术家。在念皇家音乐学院时,她一头栽进流行舞团并开始崭露头角,18岁就有了第一首全英畅销单曲,却怀抱更大的雄心壮志。也就是那个时候,这个妙龄女郎与乐团经理人初尝了一段五年的婚姻。他首任老公就叫安德鲁。

第二任丈夫—安德鲁-劳埃德-韦伯

可以说,是百老汇音乐剧《猫》使莎拉的人生和事业掀起第一次狂澜。当21岁的她去伦敦应征这部巅峰之作的角色后,浪漫传奇立刻出现了。她被韦伯慧眼识珠,夺得女主角的位置,同前任安德鲁分手,延续与下一个安德鲁的爱情,那就是享誉全球乐坛的殿堂级人物、该剧作曲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1984年,韦伯在生日之际迎娶了莎拉。更有趣的是:在相识莎拉之前,韦伯的首任妻子也叫莎拉。

和韦伯结婚之后,莎拉每走一步声名愈加大作,直到大红大紫。韦伯为她量身定做的与多明戈合作的《安魂曲》,让莎拉攀上演艺第一高峰;《歌剧院幽灵》以流行唱法唱中低音、美声演绎高音的风格征服了观众,奠定了美国音乐剧天后地位;之后韦伯指导并推出的专辑《树如此长高》,为莎拉的古典声乐演唱赢得赞誉;她与卡雷拉斯等巨星同台演唱,轰动全球。由此,韦伯和莎拉共创的登峰造极的音乐盛世,为20世纪80年代的百老汇珍藏了一段流芳百世的经典历史辉煌。

好事不成双,但谣言也随之而来。据传,因为戏剧界拒绝给莎拉应得的巨大荣誉,说她成功只因为是韦伯的妻子,靠韦伯吃饭。又因《爱的观点》票房不佳等等,使莎拉与韦伯产生了婚姻危机。在1990年,这对当时人人称羡的夫妻终于无法维持而离异。

现任丈夫—佛兰克-彼得森

莎拉离开韦伯,立志摆脱“妻凭夫贵”的阴影,走出自己的路。一开始很难,因为人们认为她只能演音乐剧。1991年的一天,她听到的一张唱片,使得莎拉找到了感觉,并迅速认清自己的音乐事业,终究回到“古典与流行相结合的歌手”的路线上。

让莎拉受打动并激发出她心中音乐灵感的,是一张以全新听觉展示给世界并风靡全球的《英尼格玛》专辑以及德国音乐人佛兰克-彼得森。这张唱片,将莎拉-布莱曼和佛兰克-彼得森紧密地结合在一起。1992年莎拉搬到德国,和佛兰克继续她的音乐事业。至此,佛兰克不光是莎拉自1993年以来至今所有专辑的制作人和作曲人,更成为了她的男朋友。从此莎拉的音乐和情感一同进入了一个新境界。佛兰克用他擅长的电子音乐为莎拉的作品注入前所未有的音乐元素,使她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巨大成功。二人也终于幸福地走进神圣的教堂。

经过近两年时间,彼得森为她的美声提供了一个华丽浪漫、让人充满幻想的音乐背景,因此才有了1993年的《水》、1995年的《飞》。1997年的《永志不渝》中她与意大利盲人歌唱家波切利合唱的《告别时刻》成为脍炙人口、风靡全球的永恒金曲,也是彼得森与莎拉的经典之作。1998年的《重回失乐园》让莎拉得到了世界上最苛刻音乐评论家的认可,再一次获得世界范围内的如潮好评,获奖无数。2000年,《月光女神》无论是从技巧上讲,还是从古典与流行的融合上讲,都无疑堪称莎拉的巅峰之作。而2003年莎拉新概念专辑《一千零一夜》是她目前为止最独特最个性化的作品,受到全球市场的高度瞩目。

音乐知己—安德烈-波切利

如果说意大利盲人歌星安德烈-波切利的歌声被比喻为“上帝开口说话的声音”,那么称赞莎拉-布莱曼是“浴着光芒的天使”实不为过。的确他们合唱的《告别时刻》一曲,在成为1997年全球流行乐坛最热门话题的同时,也使莎拉成为融合古典与流行新音乐的杰出先锋和代言人,也让安德烈-波切利一夜成名。如此“金童玉女”的珠联璧合的完美与默契,在当今乐坛绝无仅有。而他们之后众多的合作,无时无刻都散发出人性的爱与光芒,因此不如说他们之间更像音乐的情人知己,不是牵强附会,而是众望所归。